DisplayPort问世之初,它可提供的带宽就高达10.8Gb/s。即便新发布的HDMI1.3所提供的带宽(10.2Gb/s)也稍逊于DisplayPort1.0。DisplayPort可支持WQXGA+(2560×1600)、QXGA(2048×1536)等分辨率及30/36bit(每原色10/12bit)的色深,充足的带宽了今后大尺寸显示设备对更高分辨率的需求。
和HDMI一样,DisplayPort也允许音频与视频信号共用一条线缆传输,支持多种数字音频。但比HDMI更的是,DisplayPort在一条线缆上还可实现更多的功能。在四条主传输通道之外,DisplayPort还提供了一条功能强大的辅助通道。该辅助通道的传输带宽为1Mbps,高延迟仅为500μs,可以直接作为语音、视频等低带宽数据的传输通道,另外也可用于无延迟的游戏控制。可见,DisplayPort可以实现对周边设备大程度的整合、控制。
DisplayPort的外接型接头有两种:一种是标准型,类似USB、HDMI等接头;另一种是低矮型,主要针对连接面积有限的应用,比如超薄笔记型电脑。两种接头的长外接距离都可以达到15米,传输距离要强于HDMI接口,并且接头和接线的相关规格已为日后升级做好了准备,即便未来DisplayPort采用新的2X速率标准(21.6Gbps),接头和接线也不必重新进行设计。
HDMI先是面向CRT而制定的规格,无论是HDMI还是其“孪生兄弟”UDI(实质是去掉HDMI的音频传输功能),两者都继承了DVI的核心技术TMDS,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DVI的扩展。DVI、HDMI、UDI的视频内容都以即时、专线方式进行传输,这可以视频流量大时不会发生堵塞的现象。而DisplayPort一开始则面向液晶显示器开发,采用“Micro-Packet Architecture(微封包架构)”传输架构,视频内容以封包方式传送,这一点同DVI、HDMI等视频传输技术有着明显区别。也就是说,HDMI的出现取代了模拟信号视频,而DisplayPort的出现则取代的是DVI和VGA接口。
DisplayPort定义了两种接头,全尺寸(FullSize)和迷你(Mini)。两种接头都有20针,但迷你接头的宽度大约是全尺寸的一半,它们的尺寸分别为7.5mmx4.5mm与16mmx4.8mm。建立完整链路需要5个同轴对、3个单端信号,以及电源与地线。DisplayPort本身的可扩展性允许在更少导线的情况下建立低带宽的DisplayPort链接,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,因为这有可能给终端用户带来令人困惑的兼容性问题。
DP接口,全称叫做DisplayPort接口。是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,可以连接电脑和显示器,也可以连接电脑和家庭影院。2006年5月,视频电子标准协会(VESA)确定了1.0版标准,并在半年后升级到1.1版,提供了对HDCP的支持。作为HDMI和UDI的竞争对手和DVI的潜在继任者,DisplayPot赢得了AMD、Intel、NVIDIA、戴尔、惠普、联想、飞利浦、三星等业界的支持。
DisplayPort(它的简称dp)是一个由PC及芯片制造商联盟开发,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标准化的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。该接口免认证、免授权金,主要用于视频源与显示器等设备的连接,并也支持携带音频、USB和其他形式的数据。
DP接口还支持数字音频传输,可以将音频信号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传输到支持DP音频的音频设备,如显示器、电视或音频接收器。许多投影仪支持DP接口,因此您可以使用DP接口将计算机、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连接到投影仪上,从而在大屏幕上进行投影。
通过DP接口,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处理和操作各种类型的数据,实现数据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。它使得代码更具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,并促进了模块化设计和系统的协作开发。无论是图形处理、数据库管理还是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领域,DP接口都被广泛应用,并为程序员带来了便利。